第四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于5月28日在京開幕,中醫藥版塊仍是本屆京交會重點推介的行業版塊之一。5月29日,京交會中醫藥服務主題日暨海外華僑華人中醫藥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商務部副部長房愛卿、國務院僑辦副主任郭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于文明、北京市副市長林克慶、北京市衛生計生委主任方來英、北京市僑辦主任劉春鋒、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出席會議并共同開啟主題日啟動儀式。
本屆京交會中醫藥版塊圍繞“中醫藥——獻給世界的禮物”,以中醫藥科研創新發展為主題,以中醫藥五大資源為核心,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促進中醫知識傳承,推動中醫藥海外發展。中國中醫科學院、同仁堂、康仁堂藥業等多個中醫機構,上海市、廣東省等8個省市自治區的中醫項目參展。中醫藥國際交流、中醫藥項目推介等多項活動緊密圍繞“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發揮海外華僑華人中醫藥資源優勢,推動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
房愛卿表示,近來年我國中醫藥走出去的步伐大大加快。據初步統計,目前已有超過60家中醫藥機構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辦中醫院、中醫診所、中醫養生保健機構、中醫藥研究中心。我國每年派出中醫臨床醫師約2000人,占外派醫療勞務人員總數的60%。中醫藥文化帶動旅游、餐飲、養老、教育培訓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中醫藥貿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于文明強調,中醫藥連續參加京交會,為京交會做出獨特貢獻,已成為京交會一張獨具特色的名片。本屆中醫藥服務貿易系列活動,在總結以往成績的基礎上,進一步凝練主題、突出創新:一是更加注重資源整合,尤其是與僑務資源相結合,推動中醫藥服務貿易和僑務工作共同發展,實現互利共贏;二是更加注重促進交易,邀請了云南、廣西、吉林等16個省市的生物科技、健康管理等企業進行對接交流,并促成多個中醫藥服務貿易簽約項目,大力推動中醫藥服務出口;三是更加注重互聯互動,除主題日啟動儀式外,還將舉辦中醫藥體驗、博物館參觀、中醫院研習、企業洽談等多種活動,營造中醫藥“六位一體”聯動效應。
會上,北京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北京市中醫管理局與海外華人中醫論壇三方進行《發揮僑務資源優勢—推動中醫藥發展與國際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承諾于今后共同為推動北京中醫藥文化、教育、醫療和產品“走出去”、將海外優質中醫藥資源“引進來”、培育具有影響力的中醫藥活動等獻計獻策。中醫藥版塊重點服務貿易項目簽約儀式同期進行。屠志濤向“北京海外中醫藥發展服務基地”頒牌,海外華人中醫論壇主席董志林宣讀《海外中醫藥發展華僑華人共同倡議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吳振斗、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振吉等做大會交流發言。
當天下午,大會重要活動之一中醫藥科技創新論壇及2個分論壇——海外中醫藥發展論壇、中醫藥名醫名師講壇舉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里克·馬斯金教授,國醫大師晁恩祥、孫光榮等專家學者作專項報告。海內外中醫藥界華僑華人代表就目前中醫藥的國際發展形勢、國外中醫藥發展現狀、中醫藥海外市場拓展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探討。(栗 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