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5天的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6月1日落下帷幕。中醫藥展區被評為第四屆京交會最佳專業展區,中醫藥板塊融合度與活躍度強,顯示度進一步提升,接待國際友人、來賓和市民數萬人次,獲得了北京市政府和組委會的高度肯定。
促成多項合作協議
京交會助推中醫藥“走出去”
“互聯互動更突出,顯現出更強的融合度與活躍度。”在京交會閉幕成果發布會上,北京市副市長程紅充分肯定了本屆展會取得的成果。她說,在整合優質展會資源方面,北京市僑辦和北京市中醫管理局聯合舉辦的“海外華僑華人中醫藥大會”創新了籌辦方式,69個國家及地區的200多名華人華僑參加交流洽商,專題組織海外華僑華人參觀東直門醫院、廣濟中醫院等6家中醫機構,助推中醫藥“走出去”。
程紅介紹,“一帶一路”主題展區和文化貿易、中醫藥服務等5個專題全方位展示了“一帶一路”服務貿易新商機,開展的洽商活動吸引了63%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境外客商到會洽商,拓展了服務貿易合作新空間。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分別與西班牙、埃及、塞浦路斯、德國等達成合作協議,促進了不同地區間的合作,推動跨界融合激發新動能。
作為本屆京交會重點推介行業板塊,中醫藥有兩項簽約項目納入重大服務貿易項目簽約儀式: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與全球醫生聯盟(TGH)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開拓中美國際醫療、健康市場,擴大廣安門醫院在美國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山東省日照市中醫醫院與加拿大溫尼伯市七橡樹醫院就中醫技術服務友好合作簽署合作協議,開展中醫藥文化推廣,技術應用、人才培訓等多種交流。
“與統計數字相比,在行業和企業層面,一些變化、一些細節、一些案例更能反映我國服務貿易的成就。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醫,它已經成為中國服務貿易的一張名片。”北京市商務委主任閆立剛說。
服務體驗、推介研討
搭建中醫藥對外合作平臺
德國科隆市市長何珂已連續三屆在京交會上體驗中醫服務,此次她在會期做客北京電視臺養生堂節目“中醫雙語養生講座”,共話中醫魅力,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促進中醫藥企業在德國的落地發展。
記者來到中醫藥服務及文化體驗區,中醫和民族醫專家正在為境內外參會代表提供傳統醫藥特色體驗服務。在國際嘉賓體驗區,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派出的蒙醫專家團隊為外國使節、參會嘉賓帶去了傳統蒙醫正骨手法、蒙醫診斷、蒙醫推拿等民族醫療法,受到廣泛稱贊。
除了現場展示,本屆京交會中醫藥服務板塊還舉辦了中醫藥服務貿易項目投融資說明會、中醫藥服務創新成果推介會、中醫藥服務與產品銷售模式研討會等。就中醫藥服務貿易投融資項目進行推介及路演說明,為積極參與中醫藥服務貿易的機構和相關企業展示和推介其近年來的服務創新成果,就中醫藥服務與產品的海內外銷售模式進行研討與推介。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傳統醫藥國際交流中心有關負責人認為,較前三屆,本屆中醫藥板塊國際化更明顯,參與度更高,活動形式更豐富。不僅搭建了中醫藥對外合作平臺,也為行業內提供交流渠道。很多積極參與中醫藥服務貿易的機構和相關企業借助京交會的平臺,推介了近年來的服務創新成果,展示出中醫藥服務貿易的巨大潛力。
商務部副部長房愛卿在當天的京交會簽約儀式上表示,中國服務貿易將迎來全面發展的黃金期,商務部將采取六大新舉措培育服務出口能力,其中包括“推動文化、中醫藥、中餐等承載中華文化核心價值的服務出口”。(魏敏 胡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