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關于科技部加強中醫理論傳承創新工作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我局已充分認識到中醫理論傳承創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為加強中醫藥理論傳承創新,更好地指導中醫藥臨床和產業實踐,提升中醫藥服務和創新能力,推動中醫藥學術進步和事業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精神,我局已正式印發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加強中醫理論傳承創新的若干意見》(國中醫藥科技發〔2016〕6號)。
我局將堅持傳承與創新相結合,堅持中醫藥原創優勢,強化繼承發掘中醫理論精髓,有效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方法,創新、豐富和發展中醫理論;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遵循“實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的基本規律,基于臨床實踐傳承創新中醫理論,通過傳承創新提升中醫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堅持主體發展與協同創新相結合,增強學術自信;堅持中醫理論的主體性,鼓勵多學科交叉,兼收并蓄、協同創新,不斷豐富中醫理論寶庫;堅持政策引導與多元投入相結合,完善政策機制,扶持培育與需求導向有機結合,形成深入系統的傳承創新中醫理論新格局。
在古籍保護方面,我局正在加強中醫藥古籍文獻整理研究與保護利用,制定完善中醫藥古籍文獻整理研究規范,推進《中華醫藏》整理編制,加強海外中醫藥古籍文獻回歸與孤本醫籍整理,強化中醫藥古籍文獻整理研究平臺建設,發掘中醫藥古籍文獻精華,豐富創新中醫理論。
在學術流派傳承方面,我局正在系統繼承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和臨床診療經驗,總結中醫優勢病種臨床基本診療規律。包括深入建設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名老中醫優勢病證傳承研究、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傳承研究、名老中醫知識產權保護研究、構建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綜合性服務平臺。
在吸納和借鑒現代科學方法與技術方面,“十一五”以來,973計劃中醫理論專題與中醫藥行業專項的實施借鑒、吸納了系統生物學、分子生物學、流行病學等現代科學研究的思路與技術方法,推動了中醫基礎理論的現代化詮釋與發展。同時,我局也對中醫臨床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中醫藥臨床診療水平得到提高,臨床機理研究、臨床方案與技術方法優化與臨床評價研究不斷深化,形成了一批療效確切的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的方案、技術和中醫康復技術,對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惡性腫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腎病等重大慢病的中醫藥治療效果顯著提高,建立了有中醫藥特點的療效評價標準,形成具有國內外公認的高水平綜合防治方案。“十二五”期間,我局依托41個傳染病重點研究室與部分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初步建立中醫藥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科研工作機制與中醫藥治療傳染病臨床科研體系,中醫藥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和防治傳染病科研能力顯著提高。
下一步,我局將結合《“十三五”中醫藥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在名老中醫傳承經驗研究、中醫藥古籍文獻整理挖掘與數字化、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和中醫藥基本理論科學內涵研究方面深化中醫藥理論傳承與創新,構建中醫傳承創新平臺,包括系統整理、挖掘和傳承100位知名中醫專家的學術經驗;闡明一批中醫核心理論的科學內涵;加強傳統知識保護,建設1500種中醫藥基本古籍文獻數字與資源信息庫,實現開放共享;完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中醫藥科技創新平臺和協同創新網絡,建立符合中醫藥發展特點的方法學和評價體系。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7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