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關于踐行中醫“治未病”理念,大力推進農村健康扶貧工作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進一步深化中醫治未病理念問題
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推動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幫助民眾養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生活方式,中醫藥行業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開展中醫藥健康教育。發布《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和《健康教育中醫藥基本內容》,組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中醫藥健康教育服務,各地平均每年組織科普宣傳活動8300余場。二是大力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行動。會同教育主管部門共同推進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幫助中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健康意識和生活習慣,激發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豪感與自信心。三是以“中醫中藥中國行”大型中醫藥文化科普活動為抓手,向全社會宣傳中醫藥核心價值理念和中醫養生保健方法。四是創作推廣中醫藥文化作品,擴大中醫藥健康文化的影響。五是建立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監測機制。開展中醫養生保健素養調查,調查顯示全國中醫藥科普普及率為84.02%,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水平為8.55%,為今后有針對性地普及中醫養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識和技能,提升公民健康水平奠定基礎。六是積極發揮新媒體優勢。開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官方科普微信“中國中醫”、會同中國網共同建設“中國中醫”頻道,鼓勵引導各省開通官方科普微信或網站,使中醫藥文化宣傳影響力更加廣泛。下一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繼續開展有關工作,加大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傳播力度,推動中醫藥健康理念融入民眾生活。
二、關于開展健康精準扶貧工作問題
2016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等15個部委局印發了《關于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的指導意見》(國衛財務發〔2016〕26號),在全國28個有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的省份部署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圍繞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四個方面提出了9項重點工作任務,并提出“積極提升中醫藥服務水平,充分發揮中醫醫療預防保健特色優勢。在貧困地區優先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動計劃,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中醫館、國醫堂等中醫綜合服務區,加強中醫藥設備配置和人員配備。”
2017年3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等6部門聯合印發《健康扶貧工程“三個一批”行動計劃》(國衛財務發〔2017〕19號)(以下簡稱《計劃》),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要求,組織對患有大病和長期慢性病的貧困人口實行分類分批救治,將健康扶貧落實到人、精準到病,推動健康扶貧工程深入實施。《計劃》明確提出,實行簽約服務。組織鄉鎮衛生院醫生或村醫與農村貧困家庭進行簽約,鼓勵縣醫院醫生與鄉村兩級醫務人員組成醫生團隊與貧困家庭簽約,按照高危人群和普通慢病患者分類管理,為貧困人口提供公共衛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詢和中醫干預等綜合服務。對已經核準的慢性疾病患者,簽約醫生或醫生團隊負責制訂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提供簽約服務。需住院治療的,聯系定點醫院確定診療方案,實施有效治療。開展健康管理,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縣級醫院指導下,根據農村貧困家庭慢性病患者病情安排個性化健康管理,每年按管理規范安排面對面隨訪,詢問病情,檢查并評估心率、血糖和血壓等基礎性健康指標,在飲食、運動、心理等方面提供健康指導。簽約醫生和團隊做好隨訪記錄,填寫居民健康檔案各類表單,并將有關信息錄入健康卡。
三、關于農村貧困地區健康教育工作問題
近年來,國家衛生計生委在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央轉移支付地方健康素養促進行動、健康中國行活動等項目過程中,充分利用講座、公益活動、巡講、個體化健康教育等多種形式,在學校、社區、醫院等各類公共場所,特別是農村地區,廣泛傳播健康素養基本知識,以提升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推進健康扶貧工作。
2016年11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等10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的指導意見》(國衛宣傳發〔2016〕62號),明確提出“到2020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基本普及并實現對貧困地區的全覆蓋”,并將加強農村地區健康促進與教育列為重點工作,要求針對農村人口健康需求,廣泛宣傳居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和技能,提升農村人口健康意識,形成良好衛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做好農村地區重點慢性病、傳染病、地方病的預防與控制,加大婦幼健康工作力度,在貧困地區全面實施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農村婦女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農村婦女“兩癌”(乳腺癌和宮頸癌)篩查、兒童營養改善、新生兒疾病篩查等項目。全面推進健康村鎮建設,持續開展環境衛生廁所改建進程,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推進農村垃圾污水治理,有效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建設健康、宜居、美麗家園。
四、關于切實抓好農村計劃生育工作問題
國家衛生計生委高度重視農村計劃生育工作。一是實施好全面兩孩政策。做好獎勵扶助和社會制約等政策的銜接,制定和完善鼓勵按政策生育的經濟社會政策,引導農村群眾按政策生育。合理配置婦幼保健、兒童照料、學前和中小學教育、社會保障等資源,重點推進普惠性托兒所和幼兒園等服務機構建設,滿足農村公共服務需求。二是提升婦幼健康計劃生育服務水平。加強農村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機構建設,加強孕產婦與新生兒危急重癥救治能力建設。做好“三查一治”活動,提高計劃生育服務可及性。全面推行住院分娩補助制度,向孕產婦提供生育全過程的基本醫療保健服務。三是持續深入開展宣傳倡導。加強進村入戶、面對面宣傳,傳播優生優育知識,倡導女性適齡生育,扎實推進人口國情、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教育。深入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建設體現中華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的新型人口文化。四是完善目標管理責任制。堅持和完善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落實黨委和政府主體責任,充分考慮各地農村實際情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建立健全與新時期相適應的考核體系和運行機制。對主要目標任務未完成、嚴重弄虛作假、違法行政造成惡劣影響等情形,實行“一票否決”。
下一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衛生計生委將繼續開展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國居民特別是農村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切實做好健康扶貧工作,有效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7年8月16日